顯示具有 Just for Fun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Just for Fun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8年8月10日 星期日

Using Phonon with Qt

Phonon 是一支 KDE 的 multimedia 的 API。在 Qt 的文件中,也有提及這個API。無奈 Debian 的Package 設定不夠完善,即使裝完該裝的套件,也不能直接使用。

  1. 安裝 libphonon-dev, phonon, phonon-backend-gstreamer
  2. ln -s /usr/lib/kde4/plugin/phonon_backend  /usr/lib/qt4/plugin/phonon_backend

  3. 在做完 qmake -project後, 編輯 project.pro, 加上
     QT += phonon

    也可以直接加在 /usr/share/qt4/mkspecs/default/qmake.conf 裡, 一勞永逸。


另外, coding 時, 不能像Qt Assistant 裡介紹的那樣, 直接
#include <phonon>

必須一個個地 include /phonon 裡會用到的 head file

2008年8月5日 星期二

Get Program Return Value in C/Bash Shell

在 C shell 裡以 $status 取得執行檔的回傳值 (Bash 則是 $?)

Example:
test.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main (int argc, char **argv)
{
return strtol(argv[1], NULL, 10);
}


test.csh

#!/bin/csh
./a.out $1
set rev=$status
if ( $rev == '0' ) then
echo "a.out returns 0."
else
echo "a.out returns $rev."
endif

2008年7月27日 星期日

Vim TOhtml

過去在blog上若遇到要寫原始碼, 總是自己以 html tag 一行行改寫, 寫久了, 難免感到不便, 所以 survey 了一下, 找到以 vim 利用 tohtml.vim自動轉碼的方法。
  1. 安裝 vim-script (主要是需要 tohtml.vim)
  2. 在 /etc/vim/vimrc.local 加入

    let html_use_css=1

    這是為了產生以ccs控制版面的 html code.
  3. 在 Blogger 的 template 加入 css 的 source code

    .Constant { color: #ff6060; }
    .Statement { color: #0000ff; }


使用範例:
:10,40Tohtml, 把第十到第四十行轉成 html

tohtml.vim 也可以轉出 XML
:let use_xhtml = 1

:help tohtml for more details.

2008年7月24日 星期四

Evince 日文顯示問題

在安裝了 xpdf-japanese 後就可以看到日文的 PDF, 但不知什麼原因, 並不是所有的文件都看得到日文字, 大概是字形設定有誤吧, Anyway, 在胡亂測試後, 找到下面這個解法。
  1. 安裝 xpdf, xpdf-japanese
  2. 下載 poppler-data-0.2.0.tar.gz 安裝 poppler-data
  3. 解開後
    make install datadir=/usr/share
  4. 編輯 /etc/fonts/conf.d/60-latin.conf 在<prefer>內加入日文字形
    <alias>
      <family>serif</family>
        <prefer>
          <family>Bitstream Vera Serif</family>
          ...
          <family>Kochi Mincho</family>
        </prefer>
      </alias>

Evince 中文顯示有問題的朋友,應該可以比照辦理。

References

2008年7月23日 星期三

Debian on the Fujitsu S2210

換了工作,也換了一台新的NB,因為工作的需要,得在NB上灌Linux,照舊寫個summary,方便日後參考。

這次還是灌 Debian, 大部分的安裝還是和以前一樣, 沒什麼特別的地方, 唯獨顯示晶片和無線要自己編譯kernel module, 所幸這部分並不難, 而且 apt 上都有 source 套件, 不需另外下載。

Video
安裝系統時,安裝程式會自動安裝 ati 的 driver, 並做好相關的設定, 就一般使用而言, 這樣已經足夠了。但自動安裝的環境不支援硬體的3D功能, 不幸的是, 小弟的工作會用到 3D 加速, 解決的方法有二, 第一是重編 mesa, 讓它只使用 software render, 第二種方法就是重編 kernel module, 讓module 支援 3D, 在這裡, 小弟選擇爽度較高的第二種方法:

  1. 因為要重編 module, 所以要先建立編譯 kernel的環境(安裝 gcc, linux-header 等族繁不及備載)
  2. 安裝 fglrx-modules-2.6.686, fglrx-control, fglrx-source
  3. 到 /usr/src 解開 fglrx.tar.bz2, 解開壓縮後到裡面執行 ./make.sh 就會自動編譯 fglrx.ko
  4. 把編譯好的 fglrx.ko copy 到 /lib/modules/2.6.25-2-686/nonfree/fglrx/ 取代原本的 module
  5. 把 /etc/X11/xorg.conf.fglrx-0 改成 xorg.conf

其實這個 flow 並不是最正確的做法, fglrx-module 應該是不用裝的, xorg.conf 裡有很多設定是不需要的, 但這個 flow 應該是最簡單的方法。

Dual Display
fglrx 似乎不支援 randr, 所幸 如果在載入 fglrx 時, 如果 detect 到 D-sub 有接, 會自動切到 clone mode, 作簡報時還滿方便的, 也可以在 xorg.conf 中強制指定

Option "DesktopSetup" "clone"

man fglrx for more details.

Wireless
S2210 的 wireless 是 Atheros 的 AR242x 系列, madwifi 有支援, 但需要自行編譯 kernel module:
  1. 安裝 madwifi-tool 和 madwifi-source 兩個套件

  2. 編譯 module
    1. 到/usr/src 解開 madwifi.tar.bz2
    2. 到 /usr/src/modules/madwifi/script/ 執行
      ./madwifi-unload
      ./find-madwifi-modules.sh $(uname -r)
    3. 到 /usr/src/modules/madwifi/ 執行
      make; make install
      所有的 driver 會裝到 /lib/module/$(uname -r)/net


  3. 載入 kernel module

    modeprobe ath_pci

    dmesg 看一下, 如果有下面這樣的error
    wifi%d: unable to attach hardware: 'Hardware revision not supported' (HAL status 13)
    表示無線模組被 disable 了, 最簡單的方法是重新開機,如果reboot無效, 就先進 windows 一次, 再回到 Linux。這一次 module 應該會自動載入, iwconfig 應該會看到 wifi0 和 ath0,如果有表示kernel module 載入無誤。

  4. 連上 AP
    ifconfig ath0 up
    iwconfig ath0 essid "<ESSID>" key <key number>

    如果要連上 DHCP server

    dhclient ath0

  5. 最後再 /etc/network/interfaces 加入
    iface ath0 inet static
    pre-up /sbin/iwconfig ath0 essid "<ESSID NAME>" key <key number>
    address 168.95.1.1
    netmask 255.255.255.0
    gateway 168.95.1.254

    這樣就可以用 ifup ifdown 來控制無線網卡

ACPI
把 user 加入 powerdev 的 group 就可以用 gnome-power-manager 來 suspend/ hibernate, 螢幕的亮度可以用 Function key 來調整, LID 也可以正常運作, 總之把使用者加入 powerdev 的 group 後,人生就變彩色的了。

待解決的問題:
因為這些問題, 不大影響日常工作, 所以暫時先擱著:
  • ACPI, function key 可以調整LCD的亮度, LID也可以正常運作, 但 suspend 有問題, 無法進入 suspend mode
  • Multimedai key, S2210 上方有一排多媒體按鍵, 有人寫了 driver 放在網路上, 但我懶得試... :p


Reference
Wifi:
MadWifi 'First Time User' HOWTO

Problem during the boot: "wifi%d: unable to attach hardware: 'Hardware revision not supported' (HAL status 13)"

2008年7月22日 星期二

Nvidia Driver Complains Xen Is Not Supported

之前一直都是用 debian 提供的 nv driver. 但因為最近工作的關係, 需要 3D 加速, 於是到 Nvidia 的網站下載 driver, 不過, 沒想到 Debian 裡 Linux kernel 2.6.25 竟然是內建support Xen 的... 偏偏 Nvidia 的 driver 不支援 support Xen 的 kernel... 挖哩咧~ 所幸在 nvnew.net裡找到下面這個解決方法:

cd /lib/modules/`uname -r`
grep CONFIG_XEN . -Rl | xargs -i sed -i -e 's/CONFIG_XEN/CONFIG_LUPO/g' {}
export IGNORE_XEN_PRESENCE=1
sh NVIDIA-Linux-x86-169.12-pkg1.run


Reference:
nVidia drivers on Debian Lenny with 2.6.25-2 kernel

2008年7月20日 星期日

Connect Bluetooth Mouse at Boot Time

Add device to hcid.conf
Edit "/etc/bluetooth/hcid.conf". Add following lines:

device <Bluetooth Address> {
name "<Device Name>"
}

Your can get the bluetooth address and device name by "hcitool scan"

Pair device
hidd --search

Connect at boot time
Edit "/etc/default/bluetooth". Change

HIDD_ENABLED=0

to

HIDD_ENABLED=1


All set! Restart your computer.

Reference:
HOWTO: Logitech Bluetooth Mouse & Keyboard

2008年7月1日 星期二

ForwardX11 in SSH

By default, ForwardX11 is not assigned. Modify /etc/ssh/ssh_config or ~/.ssh/config to make ForwardX11 enabled.

PS. There is also a X11Forwarding in sshd_config, but by default, it is set to "yes".

2008年4月10日 星期四

Setup Eclipse CDT with Cygwin

本來在安裝 Eclipse、CDT、cygwin 後,要把 cygwin/bin 的路徑設到系統環境變數 Path 中,CDT 才能找得到 gcc。但是... 我就是不想動我的環境變數... 稍微試了一下,看有沒有辦法在不更動環境變數的形況下,正常使用CDT。結論是這個想法是可行的,但還是乖乖設定環境變數比較省事。

設定的方法如下:
  • 在 Toolbar 上點選 Window -> Preferences
  • 在 Preferences 對話窗中點選 C/C++ -> Environment,加入環境變數 Path, 其值為 cygwin/bin 的路徑

只要在此加入環境變數就可正常compile程式,但cygwin compile 出來的執行檔需要 cygwin1.dll 才能執行,所以雖然可以正常compile,但 Eclipse 的 console 無法正確執行compile好的程式。在不更動系統環境變數的前提下,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把 cygwin1.dll 複製到 系統 Path 或 Project 的工作目錄中,但再一次地,我就是不想複製檔案,所幸這仍然有解
  • Toolbar 上點選 Run -> Open Run Dialog
  • 在 Run 的對話窗中點選 C/C++ Local Application -> ProjectName.exe, 在右側點選 Environment分頁,一樣加入 Path 的環境變數。

做到這裡可以正常執行Build完的程式了,但還不能Debug...
不能Debug 的主因有二,一是 Eclipse找不到 gdb.exe 二是在 Debug 的過程中, Eclipse 再度找不到 cygwin1.dll (啊不是都已經設環境變數了嗎!? 吼~~)
  • 在 Toolbar 上點選 Run -> Open Debug Dialog
  • 在 Run 的對話窗中點選 C/C++ Local Application -> ProjectName.exe, 在右側點選 Debugger 分頁
  • 在 Debugger 分頁中設定 GDB debugger的位置:
    Drive:\PATH\TO\gdb.exe
  • 給定一GDB command file,並在 command file加入
    path /cygdrive/drive/path/to/cygwin/bin

這樣一來,就可以正常地Debug了...

雖然找到設定的方法,但我最後還是決定把 cygwin 加到系統 PATH 裡...做人還是不要太搞怪的好...

References:
Debugging with GDB

2008年3月31日 星期一

Make Gmail as Default Email Client

把下面這個 Script 設成預設的電子郵件軟體即可。

#!/bin/sh
firefox https://mail.google.com/mail?view=cm\&tf=0\&to=`echo $1 | sed 's/mailto://'`

另外,在Windows下安裝Gmail Notifier 或 Google Talk 都可以把Gmail設成預設的郵件軟體。

Reference:
Set Gmail as Default Mail Client in Ubuntu

2008年3月29日 星期六

Sync PocketPC with Evolution

今天花了些功夫研究如何同步 PDA 手機 和 Gnome 的 PIM, Evolution。最後雖然能成功同步,但在PDA裡中文的資料同步到 Evolution後全變成空白... 唉...非英語系使用者的悲哀... Anyway, 還是把同步旳步驟記下來,以備日後參考。

安裝軟體
synce-multisync-plugin
synce-dccm
synce-serial
librra-tools

optional:
synce-gnomevfs

synce 的 package 在Debian裡被拆的亂七八糟,而且套件間的相依性也做的不是很好,小弟也是試了好久,才找齊所需的套件。

設定連線
  1. 載入 ipaq module
    >>modeprobe ipaq

  2. 接上 PDA cardle

  3. 若沒有問題,在console下打
    >>dmesg
    應該會看到:
    usb 5-5.2: new full speed USB device using ehci_hcd and address 15
    usb 5-5.2: configuration #1 chosen from 1 choice
    ipaq 5-5.2:1.0: PocketPC PDA converter detected
    usb 5-5.2: PocketPC PDA converter now attached to ttyUSB0
    若沒有出現上述message, 可試著在載入 ipaq module 時加上 vender id 和 device id的參數。

  4. 以 root 的帳號設定 synce 連線
    >> synce-serial-config ttyUSB0

  5. 以一般 user 的帳號啟動 dccm
    >>synce-dccm

  6. 以 root 的帳號建立 synce 連線
    >>synce-serial-start

到這裡若沒問題PDA應該已和電腦連上線。可以在console下打 pstatus 試試看是否看得到 PDA的資訊。

和 Evolution 同步
  1. 以一般 user 的帳號設定 partnership
    >>synce-matchmaker create [1|2]
    若兩個index都被佔滿了可先以
    >>synce-matchmaker clear [1|2]
    清除設定

  2. 開啟 multisync (在 console 下開可以看得到較多的 runtime message, 有助於尋找問題)

  3. 新增 synchronization pair
    plugin 一個選 SynCE Plugin 一個選 Ximan Evolution 2 (先後順序不重要)

  4. 在 Ximan Evolution 2 的 Plugin options 中選擇要同步的Calendar, Addressbook, 及 Task ( 預設是No,所以一定要進去選,網路上的論壇都建議在 Evolution 中為 PPC 另外建一個 Calendar or addressbook)

  5. 若一切設定無誤,按下 Sync 按鈕就會開始同步。

MultiSync 有點笨,大概是因為 PDA 上資料的 timestamp 較舊的關係,第一次同步時,不會把資料從PAD複製到Evolution中。論壇上有人說可以按 ReSync 解決這個問題(ReSync的按鈕可在 option中設定是否顯示,預設是不會顯示的)。不過我測試的結果是按了 ReSync會讓 MultiSync crash。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資料裡有中文的關係。

結束連線
  1. 關閉 Multisync
  2. 在 console下下
    >>killall -HUP synce-dccm

References
HP Ipac Pocket PC Setup
HOWTO: Pocket PC Syncing with Evolution

PS1. dpkg小提示: dpkg -L 可顯示該package內含的檔案
PS2. 之後又試了一下, 在zh_TW.utf8下 MultiSync 甚至打不開... 看來MultiSync 的中文support做的不好, 下次或許可以改以 opensync 來試試。

2008年3月25日 星期二

Firefox tips

flash-plugin 中文的問題
1.安裝 ttf-arphic-bsmi00lp 字型
2.在startup script 中加入 export LC_ALL=zh_TW

指定特別連結的處理程式
若要指定以 GNOME MPlayer 來處理 mms 或 rtsp protoclas, 修改 prefs.js:
user_pref("network.protocol-handler.app.mms", "/usr/bin/gnome-mplayer");
user_pref("network.protocol-handler.app.rtsp", "/usr/bin/gnome-mplayer");
或是在 "about:config"加入上述的String
同理,若要處理ed2k的link, 可在"about:config"中加入
network.protocol-handler.external.ed2k -> true
network.protocol-handler.app.ed2k -> "/usr/bin/sancho"

Misc.
"about:plugins"列出所有已安裝的plug-ins

2007年9月24日 星期一

Options in Gnome-mount

GNOME 會自動 mount usb device。在 mount usb 硬碟時,我們常常會需要一些額外的 option, 例如utf8。GNOME 預設沒有這些option, 所以在ntfs 或 vfat 的usb 碟碟裡的中文檔名全部都變亂碼了。所幸gnome-mount 的 argument 是可以在 gconf 裡設定的。

開啟 configuration editor (gconf-editor),在 system/storage/default_options 裡可以設定各種 file system 在mount 時所要的參數。

gconf裡看起來好像還有很多東西可以玩,有空再來慢慢研究...

對了, GNOME 的 g 是不發音的... 我常忘了這件事...

New Ride

我的桌上型電腦掛了...

一開始是第二顆硬碟 mount 不上來,重新開機後連Grub都還沒進去,電腦就死給你看,估計是主機版有問題吧。於是我到Nova組了一台新的主機。
CPU: Intel Core 2 Due E4400
MB: GIGABYTE GA-945PL-S3P
顯示卡: GIGABYTE GV-NX72G128D (GPU: Nvidia GeForce 7200 GS)
剩下的零件不太重要,就不再綴述。

電腦買回來後,再來就是漫長的重灌之路啦...

OS 當然還是 Linux,雖然身旁的朋友紛紛捨 Debian 就 Ubuntu。但小弟還是對Debian情有獨鍾。上網下載了新的 testing 安裝光碟。附帶一提,現在 testing 版本的 code name 叫 Lenny. 一直以來 Debian 的各個版本都是以 Toy Story 裡的角色來命名。 上網查了一下,Lenny 是長這個樣子的:?? 這個小傢伙有演 Toy Story 嗎??

再回來繼續重灌電腦...
一開始我把光碟機裝在USB外接盒裡,可以開機進入安裝程式,卻無法安裝,原因是安裝程式無法mount 光碟機... 雖然可以手動設定載點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我不知道確切的 device name, 所以還是先把光碟機接回 IDE 排線比較省事...

PPPOE/NAT
再來是設定網路,PPPOE不知怎麼搞的,怎麼樣都連不上,弄了半天,發現原來宿舍的網路線太長了,訊號decay的太厲害...網路線是從客廳穿過另一間臥室再進到我的房間的,要換條短一點的網路線,那可是大工程。花了大半天的時間,搬了兩張床(事實上是十幾箱書,看不懂?沒關係,以後有機會再講給你知),總算把網路搞定。弄得我滿身汗... 有人重灌電腦會灌到全身汗的嗎!? 吼~

網路連上後,就可以利用apt下載套件回來安裝啦,這次所有的Driver都抓得到,不用再像以前一樣重編module,想到以前和各種硬體奮戰的日子,眼眶不禁又紅了起來... 裝好了基本的系統後,順手把NAT架起來。設定一下 iptable:
修改 /etc/sysctl.conf:

net.ipv4.conf.default.forwarding=1

再在console下如下的指令:

echo "1" > /proc/sys/net/ipv4/ip_forward
iptables -t nat -A POSTROUTING -o ppp0 \
-s [ip address/mask] -j MASQUERADE

其中, [ip address/mask] 填內網的 ip/mask, for example, 168.95.1.0/255
把上面兩行寫入 /etc/rc.local, 這樣重新開機後也不用再重設iptable。

這樣NAT就架起來啦。接下來是中文字型...

Fonts
小弟習慣用firefly兄的 fireflysung.ttf,以往都是把字型抓回來後,手動設定,不過這次無意間找到有人把包好的 deb 放在網路上,只要在 apt 的 source list 裡加入

deb http://apt.debian.org.tw/ unstable main/ttf-arphic-newsung

就會自動安裝並設定好字型。小弟習慣讓英文字以 bitstream 顯示,中文字以 fireflysung顯示,所以又修改了 /etc/fonts/conf.d/60-latin.conf alias的順序,將

<family>Bitstream Vera Serif</family>
<family>AR PL New Sung</family>

放到list的最前面。

Multimedia
接下來是多媒體。以前都是抓 xine 及 mplayer 回來重編。但這次一樣找到現成的 deb source:

deb http://www.debian-multimedia.org lenny main

這個server實在太棒了,雖然 mplayer 已收到 testing 中,但它的 codec 不齊,無法播放rmvb,所幸 www.debian-multimedia.org 的 mplayer 有完整的 codec。更甚者,它連monkey's audio 都有,安裝完monkey's audio的 codec,再下載 stable 的 beep-meida-player回來安裝,最後再到SourceForge下載bmp 的 mac plug-in回來編譯就OK啦。
另外,debian-mutimedia也有播放分區DVD的decode,但我還沒裝,有機會再來試試。

Codec的問題解決了,再來是字幕,以往總聽人說mplayer的字幕支援unidoce,但我用起來總是怪怪的,偶爾就是會遇到選錯字型,以致於無法正確顯示字幕,上網查了一下,原來我這個豬頭把 preference 裡的 font 設定錯了,該欄是要填字型名稱 ( AR PL New Sung) 我卻一直填成字型檔 (fireflysung.ttf) ,難怪會有問題。附帶一提,unix下有一個 iconv 的程式可以轉文字檔的編碼。可以用它把非unicode的字幕轉成 unicode。另外 convmv 則可用來轉檔名的encoding. 致於xine播放中文字幕的方法可以在摩托學園阿信兄的文章裡找到。

Misc
因為拍照習慣用Raw檔的關係,以前都是用 ufraw 來處理 raw 檔,看到網路上很多人都是用dcraw,所以這次也灌了 dcraw來玩玩看。
在友人Taco的推薦下,這次改用由gaim衍生出來 pidgin 當 IM 軟體。
Sun 的 JAVA SDK 也被 testing 收進來了,這樣安裝 sancho 也就不用再設定 JAVA 的路徑了。

這次安裝,只有bmp的mac plug-in 需要從 source code編譯,其它的部分都有現成的套件可用。現在安裝 Linux 真的很容易,雖然沒有簡單到一直按"下一步"就好,但也相去不遠了。

大致上就這樣啦,我又有新電腦可用了! 只是在我灌好新電腦後,我的舊電腦又恢復正常了... orz... 唉!先把它留校察看吧,如果再 fail一次,就把它退學... ^^

最後附上這次重灌時有用到的 reference:
HOWTO: Linux NAT in four Steps using iptable
Where can I install firefly-sung font?
.APE Non Win32 Port
mplayer中文字幕

2007年8月26日 星期日

Just for Fun - Getting ARM GCC Toolchain

上回說到要重編GCC使其支援ARM的平台。然而秉持著"生命應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的原則,小弟決定還是先 worship 一下 Google 大神,看看有沒有現成的binary可用。果然不負小弟所望,在Google大神的引領下,小弟順利找到這個網頁
ARM GCC toolchain for Linux and Mac OS X
需要的軟體都己經打包好了,只要下載回來解壓就可以用,真是方便啊!

附帶一提,Google大神實在很厲害,託他找東西,很少有不找到的。 SIEG GOOGLE!

開發工具算是備齊啦!是時候弄個程式來測試一下了......

2007年8月22日 星期三

Just for Fun - Playing with STR710F

最近向益眾科技買了一個好物 -- ARM7 開發板 (STR710F),這張板子的最大功能就是它沒有任何功能。板子上ARM的IO完全沒有接到任何的週邊(七節管啦,LED燈啦,或是任何形式的開關),換句話說,這張板子"現在"什麼事都不能做,然而,這也代表著它"將來"什麼事都可以做 。這正是小弟選它的原因,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和其它的開發板相比,這張板子很便宜,只要2500元(畢竟什麼週邊都沒有嘛),而且這張板子可以透過USB 將影像檔 download 到 chip 上,不需用到 ICE,這點對五窮六絕的小弟來說實在太重要了,誰叫隨便一顆 ICE 都貴到要小弟脫褲子。 ^^"

然而有一個小小的問題,就是小弟電腦的作業系統是Linux,所以隨板子附的 win32 USB Driver不能用。所幸這個問題還滿好解決的。

板子上的USB其實是 USB 轉 serial port, 所以小弟只需找一套 serial console,再連到 /dev/ttyUSB0即可(device 的 node 隨 distribution 而變,這是 Debian 的 node)。小弟選擇使用 minicom作為 front end,在家目錄下新增一檔名為 .minirc.dfl 的設定檔,檔案內容如下:
pu port /dev/ttyUSB0
pu baudrate 19200
pu bits 8
pu parity N
pu stopbits 1
pu rtscts No

如此一來,就可以透過minicom來download program啦。

接下來,就是要安裝跨平台的Compiler,這部分有點麻煩... 因為 Debian 的 apt 裡沒有,得自己想辦法。其實說麻煩嘛,最糟也不過重編GCC罷了。不過,重編Compiler有點耗時,就留到比較有空的週末再來弄吧。

附上一些 Reference:

2006年5月5日 星期五

Dance with Linux on T60

最近公司換了一台 Thinkpad T60 給我,我在上面灌了 Debian Linux. 下面是安裝的心得筆記:

首先要感謝Marco先生的這篇 ThinkPad T60 - Installation Guide for Linux,基上上只要依這篇文章的指示去做,大部分的Driver都能順利驅動

1. Kernel 選 SMP
2. SATA HD Debian 抓得到,不需特別調整
3. ACPI / suspend and resume .... 還沒試出來...
4. 網卡:選e1000, Debian 有時會抓不到網卡... 不知是為什麼...
5. 無線網卡:到http://ipw3945.sourceforge.net/下載driver,裡面有安裝說明
6. Bluetooth: 安裝bluez, 在console下 hidd --search 可抓到 Logitech V270 藍芽鼠
7. 音效: Alsa...
8. 顯示卡: 現在是用VESA, 晚點再來試試 Intel的Driver (我的T60不是用ATI的獨立晶片 T.T)
9. 小紅點: Debian 自己會抓得到

目前我只灌到這樣,若有新的進展,會再update

2006年3月28日 星期二

Unofficial Debian GNU/Linux Repositories Overview

今天在摩托學園找到這個blog:
http://blog.kovyrin.net/...

裡面列了一些常用但未被收入 debian apt 的軟體:

2006年3月27日 星期一

Thinking in JAVA

Thinking in JAVA 出第四版了,第二版的中文版出來時,我買了一本,這是我唯一有整本看完的JAVA書。寫的相當好的一本書,推薦給所有對JAVA有興趣的朋友。小弟正在考慮是否再把新版的書也買回來。 :-)

附上作者的blog URL:
這是舊的:http://onthethought.blogspot.com/
這是新的:http://www.artima.com/weblogs/index.jsp?blogger=beckel

Thinking in JAVA的網頁:
http://www.mindview.net/Books/TIJ/

BTW, 第三版的 TIJ 可在這裡Download得到

Sleepless

今天在拜讀 Jserv's blog的"健素糖與物件導向設計" 時發現了蔡學鏞先生在 O'Reilly 上的專欄(Sleepless),裡面有許多關於OO及Java的文章,相當有趣。Jserv的blog也是一個相當有趣的地方,對Linux, 電腦程式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一看,相信會有不少收穫。